查看原文
其他

方方日记接力之28: 方方日记是一份珍贵的档案

愚石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2020-08-24
来自专辑
方方读者日记



题图:方方正正的盘子。(图片来自作者)
很巧,前阵子去逛店,看到一套新碗碟,古朴别致,不同寻常,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些日子天天在用。中国制造。方方正正。


方方日记,留下历史的痕迹


文/愚石

 

我是湖北人。父亲的家乡是秭归——是的,屈原故里;母亲的家乡是省城武汉,抗战期间,外公随省银行迁往恩施,母亲和她的弟弟妹妹们都出生在那里。
 
父亲1964年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分配去了河南新乡,后来因为姑妈为他介绍了母亲,他就调到了恩施的一家“三线厂”,我和妹妹也在恩施出生长大,直至我去武汉读大学那年,母亲随医疗队援非,父亲单位也整体搬迁。后来父亲调动,我们举家南迁,之后就极少回湖北了。
 
小时候,有时年节会随母亲去武汉走亲访友,后来母亲在同济医学院进修,我们两姐妹会在寒暑假时,跟着父亲去探望她。因此,人生中许多的第一次都和武汉有关——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领略两江交汇的壮阔,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高楼大厦,第一次在炎热的夏夜搬张竹床去巷口睡觉,第一次吃到那么多的市井美食……武汉,留给我的印象,就是车水马龙的繁华,和烟火人家的热烈。
 
在武汉读大学期间,班里有不少本地的同学,无一不是大方豪爽的,我们会相约去武大赏樱,去东湖寻梅,去蛇山默诵“此地空余黄鹤楼”,去汉正街感受时尚……同寝室的小伙伴周末会邀请我们这些外地生去家里做客,她的父母也非常热情地招待我们,给我们做各种好吃的,寒暑假时,我也会邀请她去家里小住一段时间。
 
南下后,不再有那么多机会见到湖北的亲友和昔日同窗了,但一直通过各种方式,保持着联系,即使现在远隔重洋,那根植于内心的乡情,却是一刻也不曾抹去的。
 
去年年底,大学同学群里出现了武汉“不明肺炎”的消息,我当时就说,会不会是SARS 2.0版,后来看到CNN的一篇报道,“如果不是SARS,那又是什么”,第一时间转发到了同学群里,意在提醒武汉的同学们注意。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武汉本地的同学发了一张图片,配文“全国人民都在担心武汉,武汉人民却在忙着办年货”。是的,那段时间,官方消息一直都是“人不传人”、“可防可控”,人们也就信以为真了。
 
我的父母在广州,情况好一些。母亲到底有过多年医务工作的经验,警惕性高,再加上本身有高血压,所以很早就自我禁足了。父亲却以官方说法为准,丝毫不以为意,不理会母亲的意见,每天不戴口罩,照常搭地铁去附近的一个湿地公园转悠。母亲多次向我和妹妹“投诉”,在我们两姐妹苦口婆心的轮番轰炸之下,父亲才停止了这样高风险的行为。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关注着国内的情形。看到刷屏朋友圈的钟老奔赴武汉,人们都在为此赞叹时,我反复在朋友们的帖子下留言:“钟老的精神固然可嘉,然而,耄耋之年仍不得不临危受命,难道不也是可悲的吗?”
 
眼见着形势越来越严峻,一天上午,突然看到新闻说武汉封城,当时就觉得心头一紧,这该是严重到什么程度了?及后再看到武汉城里空落落的大街小巷,更不敢相信,那是记忆中九省通衢的热闹江城。
 
渐渐地,从湖北的亲友、同学那里,听到了一些不好的消息,那些悲惨的故事,常令我潸然泪下。我为家乡担忧、着急,然而,除了寄一些口罩回国,以及尽己所能呼吁本地的朋友们为中国捐款捐物之外,我也做不了什么。接着,在微信公众号里看到了方方日记,第一感觉是,这是来自疫区中心的最直观的记录,于是,每篇必读。
 
正如方方老师自己所言,日记的初衷只是为了记载这个特殊时期的生活状态,而我个人一直很喜欢阅读这样的第一手资料,虽然有人会认为,日记绝大部分都是“听医生朋友说”之类的“道听途说”,但正如之前第23棒接力(参见方方日记接力之23: 我记得你的好,没忘记你遭的罪)的新闻工作者所说,如果仅仅因为信息是“听说”的,就质疑其真实性,那么,绝大多数新闻报道,都可能站不住脚,因为“据悉”这样的字眼是高频词。
 
我看到不少反对日记的人说他们反感日记,是觉得方方老师在消费武汉人的“悲伤”。不知道这些人有没有想过,优秀的作家,最难能可贵的品质,正是“共情力”和“同理心”。日记的存在,不正是为“悲伤”的武汉人提供了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吗?我有许多亲朋故友在武汉、湖北,根据我的了解,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认可日记的,因为非常真实。我的一位表嫂告诉我,她的一个叔叔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治疗的过程堪称“九死一生”;而在武汉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了以后,我的大学同学群里却传来让人悲伤的消息:大学时期和我们亦师亦友的一位老师的夫人,年纪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辞世了,不是因为新冠,但因为疫情期间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导致本来预后良好的她,在充满希望的早春,匆匆离开了家人。
 
还有人提出,日记是片面的,记录的多是负面消息,还有那么多奋战在第一线的人,为什么没在日记中看到呢?这样的说法,无疑反证了他们并没有认真阅读日记,因为实际上日记中并不缺乏对抗疫前线工作者的的记录。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正如我喜欢日记,但并不意味着我就看不到抗疫的非凡成就。更何况方方日记里的肯定和“正能量”可也不少,只是那些人根本没有去看就喷了,或者看了也选择无视。

几天前看的一个帖子,是一个方方日记的读者在他的“告别的年代”的公众号平台上的原创,标题是:终于!武汉市民出手了!一部正能量满满的日记怒怼方方!
读完真是把我乐死了。作者在文中分享了一个“圆圆的正能量武汉日记”, 假意作为对方方老师的“狠狠回击” 。并号称,这才是怼方方的正确姿势:拿出一部识大体顾大局、阳光正面的日记来。殊不知,这所谓圆圆日记,根本就是方方日记里的节录。可那些人云亦云骂方方只盯着阴暗面的人,对这部分内容完全视而不见。再看留言区,无论是支持的,反对的,都有不读就开骂或赞的。着实让人无语。

方方日记在亚马逊上预售的消息,又惹来人们对方方老师铺天盖地的集体声讨,认为日记选择这个时机出版,是“为反对势力递刀子”,连威胁方方老师生命安全的“大字报”都出现了,让我恍惚,不知今夕何夕。
 
由此我想到了索尔仁尼琴和他的《古拉格群岛》,虽然老实说,方方日记当然不如古拉格那般“直面淋漓的鲜血”。《古拉格群岛》最初是在巴黎出版俄语版的,随即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当时也有坚定的“苏维埃人”像如今对待方方日记一样,认为其破坏了苏维埃政权的形象,或者会让西方国家有机可乘,对苏联政府口诛笔伐。然而,《古拉格群岛》从禁书,变成了后来俄罗斯学生的指定阅读作品,索尔仁尼琴本人也从被迫流亡海外到回国后,于98年和07年先后获俄罗斯政府颁发奖项-虽然他也激烈抨击俄罗斯政府,认为他们实施的“资本主义”完全失败,浪费了前苏联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和资源。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想以及社会对纪实类作品的评判标准也会相应改变。
 
前几天和先生聊起这话题,他觉得十分不理解,为什么一本日记,可以掀起如此的轩然大波,甚至作者可以被扣上“卖国贼”的帽子——这里的人们都习惯了媒体质疑、批评政府,拿总统开涮、开骂的也屡见不鲜。他还说,如果你觉得她的日记片面,为什么你自己不写呢?写下你的所见所闻嘛,日记日记,本身就是个人琐记。
 
我个人也觉得,对于方方老师日记在海外出版,大家伙儿完全不用上纲上线。我甚至认为,西方国家的普通百姓应该不会有太大兴趣阅读(说句不够政治正确的话,譬如我,除了之前的国内疫情和现在这边的情况,其它国家和地区,我真不是那么关心),受众大概还是华人同胞为主,毕竟日记在华语圈里最有影响力,而目前看来,国内的出版遥遥无期,然后一些开设了汉学研究的大学图书馆可能会收藏。至于担心西方国家会以此作为攻击中国的工具,我觉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想攻击的话,即使没有日记,也会找到其它“旁证”的。何况,方方老师的日记,在我看来,只是记录了封城期间武汉人的生活状态,从头至尾也只是追个人(中心医院领导)的责,并没有涉及任何比如病毒起源之类的严肃问题,而且,对于政府的抗疫力度,日记中是有肯定的。
 
我支持方方日记,感谢方方老师为我们建立了一份珍贵的档案。人们常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许吧,但我相信,有了日记这样的原始记录,后世的人们会多一个渠道了解这段应该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痕迹的过往。
 
最后,借用《二手时间》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话:“今天的所有想法和所有语言,全都来自别人,仿佛是昨天被人穿过的衣服……所有人都在使用别人以前所知、所经历过的东西,所以说是二手时间。”前两天,日记的翻译小白老师说“中国的网络,现在几乎是流氓的天下了”,我回复他,“为方方老师辩护的帖子,绝大多数都被删,就连她的自辩交代,也不能幸免,实在是太悲哀了!”

即便如此,我仍然期待,我们可以一起去努力打破这个“二手时间”,正如我最后跟小白老师说的——祈愿这是一个充满希望,而不是转身、倒退的年代。

很巧,前阵子去逛店,看到一套新碗碟,古朴别致,不同寻常,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些日子天天在用。中国制造。方方正正。

如今,国内的疫情形势渐渐平稳下来了,但世界上又有更多国家陷入了泥潭。我所在的美国,到此刻北京时间4月23日零点,也已是确诊了828301人,死亡45605人。

今天早上醒来,收到跑群里的消息:Let’s move together, to change the world! (大家都行动起来,一起来改变这个世界!)不禁想起了方方老师。她写下第一篇日记时,万万没想到会掀起如此轩然大波,然而,无论那些人如何攻讦、谩骂,她依然坚持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谁又能说,方方老师不是在用手中的笔,改变着这个世界呢?
 
我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祝方方老师安康。

【作者简介】愚石:客居异国的湖北人,方方日记读者,二湘作品粉丝。去国怀乡多年,在这次疫情中,心一直和父老乡亲们在一起。


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方方日记接力之27:我想给方方老师献上一束花
方方日记接力之26:因为它是双刃剑
唐僧师徒话方方日记海外版

方方:我如果不交代
方方:我的书跟国家之间没有张力
硅谷一线医生战疫日记(14)人民战争PK夺命病毒
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17):看图表,读拐点
饶蕾:纽约疫情日记(9):翻不过去的日历(2020年4月17日)

方方日记接力:再见了,武汉日记   爱这烟火的人世  让我缺角的一天继续完整  守住自己的良知   在汉口祭武汉的你们   物是,人非   无比漫长的春天   武汉中心医院家属的心路历程    母亲,留在了2020年立春这一天  清明节给天上的白衣天使唱首歌    方方说的真话,他们不爱听     为一切平凡而善良的人说话    请派个神枪手来开炮    2020,我的大江大海    生命中的摆渡人    我和方方老师的四次遇见    我从未喊过武汉加油   我躲过了两次疫情,却无法不去直面恐惧     我是保安    我要把方方日记讲给学生听    关心1%的人,做一个世界的水手    我是快递从业者   我记得你的好,没忘记你遭的罪    要让世界平等地接纳我们,全靠我们自己    
无法忘却,不能忘却,不会忘却

方方武汉日记:1月25日 1月27日 1月28日 1月29日 1月30日 2月8日    2月10日  2月11日    2月14日   2月15日   2月18日  2月19日  2月20日   2月21日   2月22日  2月23日   2月24日  2月25日   2月28日   2月29日  3月4日   3月8日   3月10日  3月11日  3月12日   3月13日   3月14日   3月15日  3月16日  3月17日  3月18日   3月19日  3月20日  3月21日  3月22日  3月23日 3月24日 二湘手记


世界疫情: 美国  德国  法国  加拿大  纽约   方丽娜:欧洲  澳洲

硅谷医生战役系列:战疫开始  美国的春天何时到来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世纪大疫 乍暖还寒最难息 与死神的较量 环球同此凉热 纽约!纽约!

菊子美东北疫情系列:疫情河东河西  建方舱   缝口罩  小留 守护人 小米加步枪 民以食为天 危机中的街坊邻里 长歌当哭

饶蕾纽约疫情系列:  按下暂停键  疫情在升级  哈佛校长确诊 拐点何时到来  纽约硬仗  一线的呼唤


关注二湘空间收看更多好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